意大利已向欧盟议会请求推迟燃油车禁售时间。
曾几何时,整个欧洲强硬施压燃油车退市,但随着 “大限” 临近,各国纷纷让步,呈现出后退态势。
美国立场逆转:为退坡潮 “火上浇油”
在此背景下,美国的政策转向尤为关键:联邦参议院近期通过法案,废除加州电动车强制政策,同时剥夺加州设定严于联邦标准的排放规制权。
具体来看,加州政府原计划 2035 年起全面禁售燃油车,规定此后所有新车必须为零排放电动车。除加州外,另有 11 个州跟进该政策,覆盖美国约 40% 的汽车市场。
争议焦点:车企负担与环境责任的博弈
共和党反对理由:称法案加重汽车产业负担,限制消费者选择权,担忧加州的自主规制权可能变相强制全国推行电动车;加州与环保组织立场:强调为改善空气质量、应对气候变化,必须保有更强的自主规制权。
汽车行业反应:本土车企担忧双重成本压力
美国本土车企普遍对加州法案持批判态度,尽管部分企业支持规制权,但反对声音占主导。究其原因,车企不仅需承担燃油车技术升级的沉没成本,还需应对电动车研发的额外预算压力,双重成本难以负荷。
特朗普政府推动政策逆转,法案大概率生效。该法案在参议院通过后,仅待总统签字即可生效。鉴于特朗普政府对拜登时期电动化政策的批判立场,预计将快速签署。新政府已推动废除电动车补贴、放宽环境规制,并支持石油产业,一系列政策与电动化浪潮背道而驰。
全球影响:电动化转型或遇短期顿挫
若加州失去电动车强制权及自主排放规制权,美国乃至全球的电动化进程可能大幅放缓或出现短期停滞。尽管受关税等因素影响,美国汽车销售面临挑战,但其庞大的消费市场仍具主导力 —— 从汽车设计到技术变革,美国政策及主导的国际局势长期以来影响深远。
这一政策变动可能导致大量车企陷入战略混乱,而对电动化基础设施的投资企业而言,也可能面临短期风险。远在他国的政策变化将引发何种 “蝴蝶效应”,值得持续关注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