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过去的一年里,安能物流的旅程充满了波折与挑战。对这家成立于2010年的快运公司而言,2022年的双十一不仅是其实现上市的时刻,更是未来发展之路的一个重要节点。安能于去年成功在香港交易所上市,成为了“港股快运第一股”,一时间,其市值曾高达129亿元,令人瞩目。然而,随之而来的却是连串的困境与挑战,上市后的表现并未如预期般顺利,亏损问题依旧严重,股价持续走低,市场行情也显得岌岌可危。
发展历程与盈利困境
安能物流在成立之初便聚焦于零担业务,通过提供运输、增值和派送服务来获取收益。然而,近几年来,其盈利状况却令人堪忧。上市以来,该公司经历了两次重要的财务报告发布——2021年年度报告和2022年中期业绩,但每一次的结果都未能令投资者满意,业绩均出现下滑。
安能物流将这些不如意的表现归结于几个主要因素:疫情的持续冲击、整体经济环境的下滑以及燃料价格的逐步攀升。这三重压力直接导致其货运量的下降,并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。具体而言,2022年上半年,安能物流的货运总量仅为550万吨,较去年同期的580万吨减少了6.1%。据分析,这一现象主要源于市场整体需求的放缓,尤其是在3月下旬至5月间,货运量下滑尤为明显,尽管在此后的几个月中有所恢复。
成本与价格的双重挤压
货运量的减少不仅影响了公司总体业务指标,还导致了服务单价的下降。根据安能2022年上半年财报,报告期内各项服务的单价同比下滑了2.5%,而单位营业成本却增长了4.3%。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为了维持正常的服务水平,公司被迫降低了一些疫情影响地区的价格,同时还对受到困扰的货运合作商和代理商的费用进行了相应的调整。
安能物流的亏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,实际上,2021年的业绩同样不理想。尽管经营利润并未出现亏损,但同比下滑幅度达56%,净亏损则高达20.07亿元。经过调整后的净利润虽然为正,但也显著下降了38%。在2020年,安能曾为上市积极准备,其业绩一度由亏损转为盈利,但市场的变化超出了预期。
持续变革与自营能力的提升
快运行业在近年来的变化速度之快让人瞩目,安能物流也在不断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。2022年5月,公司新推出了整车业务,意在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的同时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。然而,随着自营能力的提升,公司面临的负担也愈加沉重,尤其是在疫情持续影响货运量的情况下。
今年上半年,安能在自营车队的投资达到1.92亿元,截止到6月30日,其干线高运力卡车数量约为4000辆,挂车超过5900辆,合同司机数量也达到了6100名。安能表示,购买1300辆挂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自有运输能力,并在高峰期缓解分拨中心的压力。然而,尽管如此,公司自营车队的经营成本却大幅上升,干线运输成本中的占比从53.2%暴增至90.2%,单位干线运输成本也从317元/吨增至326元/吨。公司表示,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卡车使用率的降低、运输效率的下降以及燃油成本的飙升。
网络扩展与行业动荡
截至6月30日,安能在全国范围内拥有148家自营分拨中心,并与3.2万家货运合作商和代理商共同运营网点,覆盖了98%的县城和乡镇。然而,随着货运量的减少,分拨中心的运营成本也在不断上升,增值服务的成本同样受到影响。
在资本市场上,安能物流的表现未能令投资者满意,自上市以来,其股价持续下跌,目前市值已降至33.37亿元,较最初的129亿元缩水了约七成。尽管市场整体表现不佳,但安能仍然需要独自面对这一结果。此外,最近公司管理层的多次人事变动引发了外界对其战略方向的猜测,新的领导班子是否能够为公司带来新的转机还有待观望。
竞争激烈,未来何去何从?
曾几何时,安能物流被认为是快运行业的新“王者”,但现在看来,整个快运行业的发展并不如预期理想。在这一过程中,像德邦物流这样的老牌快运公司已经被京东物流收购,而跨越速运也迅速超越了安能,成为新的行业领头羊。此外,壹米滴答同样被极兔关联企业汇森收购,竞争愈发白热化。
在快递业务方面,安能曾做出了大胆的决策,砍断了部分快递业务,与德邦快递形成鲜明对比,尽管当初这一举措带来了丰厚的回报,但如今依然无法逃避与其他快递公司之间的激烈竞争。
根据运联研究发布的《2021年企业零担收入》排名,顺丰快运以超过300亿元的收入位居行业首位,而德邦与跨越速运的合并使得京东物流迅速崛起,综合实力直追顺丰。与此同时,中通、韵达等快递公司也在加速布局快运市场,以期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。
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零担市场,从2015年至2020年,中国零担市场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了5.6%。预计到2025年,市场规模将甚至达到20000亿元,快运市场的未来发展潜力巨大。然而,我国的零担快运服务商仍显得相对年轻,行业集中度亟待提升,标准化服务和运营效率也有待改善,这为市场的整合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。
总体而言,安能物流的目前困境不仅源于自身的经营策略,还反映了整个快运行业所面临的挑战。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,如何重塑自身的市场地位,将是安能未来必须面对的重大考验。